歡迎進入濰坊日麗環保設備有限公司網站!
內蒙古玉米污水處理設備優質生產廠家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是將一沉池、I、II級接觸氧化池、二沉池、污泥池集中一體的設備,并在I、II級接觸氧化池中進行鼓風曝氣,使接觸氧化法和活性污泥法有效的結合起來,同時具備兩者的優點,并克服兩者的缺點,使污水處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產品分類
PRODUCT CLASSIFICATION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品牌 | 其他品牌 | 應用領域 | 環保,食品 |
---|
內蒙古玉米污水處理設備優質生產廠家
內蒙古玉米污水處理設備優質生產廠家
沉砂池用于除去水中砂粒、煤渣等相對密度較大的元機顆粒物。沉砂池一般設在污水處理裝置前,以防止處理污水的其他機械設備受到磨損。
沉淀池是利用重力的作用使懸浮性雜質與水分離。它可以分離直徑為20~100µ,m以上的顆粒。根據沉淀池內的水流方向,可將其分為平流式、輻流式和豎流式三種。
①平流式沉淀池。廢水從池一端流人,按水平方向在池內流動,水中懸浮物逐漸沉向池底,澄清水從另一端溢出。
②輻流式沉淀池。池子多為圓形,直徑較大,一般在20~30m以上,適用于大型水處理廠。原水經進水管進入中心筒后,通過筒壁上的孔口和外圍的環形穿孔擋板,沿徑向呈輻射狀流向沉淀池周邊。由于過水斷面不斷增大,流速逐漸變小,顆粒沉降下來,澄清水從其周圍溢出匯入集水槽排出。
③豎流式沉淀池。截面多為圓形,也有方形和多角形的。水由中心管的下口流入池中,通過反射板的阻攔向四周分布于整個水平斷面上,緩緩向上流動。沉速超過上升流速的顆粒則沉到污泥斗,澄清后的水由四周的埋口溢出池外。
在污水處理與利用的方法中,沉淀(或上?。┓ǔ3W鳛槠渌幚矸椒ㄇ暗念A處理。如用生物處理法處理、污水時,一般需事先經過預沉池去除大部分懸浮物質,以減少生化處理時的負荷,而經生物處理后的出水仍要經過二次沉淀池的處理,進行泥水分離以保證出水水質。
(3)浮選法。將空氣通人污水中,并以微小氣泡形式從水中析出成為載體,污水中相對密度接近于水的微小顆粒狀的污染物質(如乳化油等)附在氣泡上,并隨氣泡上升到水面,然后用機械的方法撇除,從而使污水中的污染物質得以從污水中分離出來。疏水性的物質易氣浮,而親水性的物質不易氣浮。因此有時為了提高氣浮效率,需向污水中加入浮選劑改變污染物的表面特性,使某些親水性物質轉變為疏水性物質,然后氣浮除去,這種方法稱為“浮選”。
氣浮時要求氣泡的分散度高,量多,有利于提高氣浮的效果。泡沫層的穩定性要適當,既便于浮渣穩定在水面上,又不影響浮渣的運送和脫水。產生氣 泡的方法有兩種:
1)機械法。使空氣通過微孔管、微孔板、帶孔轉盤等生成微小氣泡。
2)壓力溶氣法。將空氣在一定的壓力下溶于水中, 并達到飽和狀態, 然后突然減壓, 過飽和的空氣便以微小氣泡的形式從水中逸出。 目前廢水處理中的氣浮工藝多采用壓力溶氣法。
氣浮法的主要優點有:設備運行能力優于沉淀池, 一般只需15~20min即可完成固液分離, 因此它占地少, 效率較高;氣浮法所產生的污泥較干燥, 不易腐化, 且系表面刮取, 操作較便利;整個工作是向水中通人空氣, 增加了水中的潛解氧量, 對除去水中有機物、 藻類表面活性劑及臭味等有明顯效果, 其出水水質為后續處理及利用提供了有利條件。
氣浮法的主要缺點是:耗電量較大;設備維修及管理工作量增加, 運轉部分常有堵塞的可能;浮渣露出水面, 易受風、 雨等氣候因素影響。
除了上述兩種氣浮方法外, 目前較為常用的方法還有電解氣浮法。
(4)離心分離法。 含有懸浮污染物質的污水在高速旋轉時, 利用懸浮顆粒(如乳化油)和污水受到的離心力不同, 從而達到分離目的的方法。 常用的離心設備有旋流分離器和離心分離器等。
化學處理法
向污水中投加化學試劑, 利用化學反應來分離、 回收污水中的污染物質,或將污染物質轉化為無害的物質。 該法既可使污染物與水分離, 回收某些有用物質, 也能改變污染物的性質, 如降低廢水的酸堿度、 去除金屬離子、 氧化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質等, 因此可達到比物理法更高的凈化程度。 常用的化學方法 有化學沉淀法、 中和法、 氧化還原法和混凝法。
化學法處理的局限性如下:
由于化學處理廢水常采用化學藥劑(或材料), 處理費用一般較高, 操作與 管理的要求也較嚴格。
化學法還需與物理法配合使用。 在化學處理之前, 往往需用沉淀和過濾等手段作為前處理;在某些場合下,又需采用沉淀和過濾等物理手段作為化學處理的后處理。
( 1)化學沉淀法。
化學沉淀法是指向廢水中投加某些化學藥劑, 使其與廢水中的溶解性污染物發生五換反應, 形成難榕于水的鹽類(沉淀物)從水中沉淀出來, 從而降低或除去水中的污染物?;瘜W沉淀法多用于在水處理中去除鈣離子、 鏡離子以及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 如隸、 鍋、鉛、 缽等。 按使用的沉淀劑不同, 沉淀法可分為石灰法(又稱為氫氧化物沉淀法)、硫化物法和銀鹽法等。
水中Ca 2+、 Mg2+令 含量的總和稱總硬度, 可分為碳酸鹽硬度和非碳酸鹽硬度。碳酸鹽硬度可投加石灰使水中的Ca 2+和Mg2+形成CaC03和Mg (OH) 2沉淀而降低, 如需同時去除非碳酸鹽硬度, 可采用石灰-蘇打軟化法, 使Ca 2+和Mg2+ 形成CaC03 矛llMg ( OH) 2沉淀除去。 因此, 當原水硬度或堿度較高時, 可先用化學沉淀法作為離子交換軟化的前處理, 以節省離子交換的運行費用。
去除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時, 一般采用投加碳酸鹽的方法, 生成的金屬離子, 碳酸鹽的溶度積很小, 便于回收。 如利用碳酸銷處理含鎊廢水。
ZnS04 + Na 2C03 一一→ZnC03 ↓+ NazS04
此法優點是經濟簡便, 藥劑來源廣, 因此在處理重金屬廢水時應用廣。 存在的問題是勞動衛生條件差, 管道易結垢堵塞與腐蝕;沉淀體積大, 脫水困難。
(2)中和法。
中和法處理是利用酸堿相互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化學原理, 將廢水從酸性或堿性調整到中性附近的處理方法。 對于酸或堿的濃度大于3%的廢水, 首先應進 行酸堿的回收。 對于低濃度的酸堿廢水, 可采取中和法進行處理。
酸性污水的處理, 通常采用投加石灰、 苛性鍋、 碳酸鍋或以石灰石、 大理石作潔、料來中和酸性污水。 堿性污水的處理, 通常采用投加硝酸、 鹽酸或利用二氧化碳氣體中和堿性污水。 另外, 對于酸、 堿性污水也可以用二者相互中和的辦法來處理。
(3)氧化還原法。
氧化還原法是通過化學藥劑與水中污染物之間的氧化還原反應, 將污水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轉化為無毒或微毒物質的方法。 這種方法主要處理無機污染物, 如重金屬和氧化物的污染。 利用高健酸御、 、 臭氧等強氧化劑或電極的陽極反應, 將廢水中的有害物質氧化分解為元害物質;利用鐵粉等還原劑或電極的陰極反應, 將廢水中的有害物質還原為無害物質;臭氧氧化法對污水進 行脫色、 殺菌和除臭處理;空氣氧化法處理含硫廢水;還原法處理含錦電鍍廢水等都是氧化還原法處理廢水的實例。
水處理常用的氧化劑有氧、 臭氧、 氯、 次氯酸等。 常用的還原劑有硫酸亞鐵、 亞硫酸鹽、 鐵屑、 鑄粉等。
(4)混凝法。
混凝法是在含不易沉降的細顆粒及膠體顆粒的廢水中加入電解質以破壞肢體的穩定性而使其聚沉。 常用的混凝劑有硫酸鋁、 硫酸亞鐵、 三氯化鐵、 聚乙烯亞股或聚丙烯酷膠等。 為加速混凝常伴隨加入助凝劑石灰、 活性硅膠、 骨膠等。
檢驗進出水條件:系統進行初次運行前,污水收集系統應具備收集和提升污水能力,并能夠通過污水收集控制系統控制進水量和進水時段,同時,應確保污水處理廠出水管道與受納水體連通,以保證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尾水能排入受納水體中。
復核設計負荷時工藝流程的過水能力:復核設計負荷時工藝流程的過水能力是指復核自進水提升泵到出水口工藝流程的過水能力能否達到設計負荷。由于已通過單機調試,可以用污水進廠進行復核以節約清水。如出現問題應通知承包商進行改建,直至達到設計負荷。
系統聯動:新建污水處理廠系統聯動應由總承包商完成。系統聯動試車的目的是檢驗設備運行、工藝參數監測和調控能力以及檢驗設備間運行的協調性。在系統聯動過程中應重點調試自動控制和現場控制系統運行情況。
5、接種污泥選擇
接種污泥應采用附近城市市政污水處理廠的剩余污泥,為減輕運輸壓力應取脫水干化后的污泥。一般先在一組氧化溝中培養,培養成功后通過回流污泥泵打入第二組氧化溝繼續培養活性污泥。
6、活性污泥馴化(以氧化溝為例)
向氧化溝反應池進水并啟動水下推流器。持續進水到氧化溝中水位達到設計有效水深的1/3時,將接種污泥均勻地投入到氧化溝反應池中,采用鼓風曝氣系統開始曝氣,同時連續進水至氧化溝反應池中水位達到設計運行水位(采用轉刷或轉碟曝氣系統,在此時開始曝氣),在污泥接種完成后的持續進水過程中逐步增加曝氣量至曝氣量達到大。
氧化溝水位達到設計運行水位后,持續進水至二沉池中。當二沉池進水2小時后啟動沉淀池刮泥機和污泥回流泵,使在二沉池中沉淀的活性污泥在污泥馴化初期能快速地被收集,并回流到生物處理池中。污泥回流率應通過觀察回流污泥情況進行調整,一般情況下污泥回流比,應控制在50~100%之間。
當二沉池達到正常運行水位,應觀察活性污泥狀況,控制進水,直到出現模糊不清的絮狀物,這時可適當進水,換水以補充營養物,換水量可控制在氧化溝池容的25%再重復上述操作。當二沉池開始溢流時,啟動后續污水處理工藝,如消毒工藝。
在生物處理池水位達到正常運行水位后應隨時監控氧化溝中溶解氧(DO)濃度值(通過溶解氧測定儀),以判斷曝氣量是否足夠,并作出相應調整。在活性污泥馴化過程中,溶解氧的濃度應能滿足以下三方面可能發生的情況下。
a)進水和回流污泥中溶解氧濃度較低;需要較多充氧量;
b)進水缺氧,需要有足夠的溶解氧將其快速改變成充氧環境;
c)當污水中營養物質豐富,需要大量的溶解氧來滿足微生物的生長。
在污泥馴化的過程中,溶解氧的低濃度應確保氧化溝出水口處溶解氧濃度不小于1.0mg/L。在活性污泥馴化的中,由于活性污泥的濃度較低,在曝氣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大量的泡沫,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如采用噴灑水滴等措施來去除泡沫。
第二階段
污泥馴化工作進入第二階段后,監控溶解氧的同時,應開始監測活性污泥的30分鐘沉降比(SV)和營養物質參數。在進行監測活性污泥沉降比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在此階段的前幾天泥水混合物的顏色幾乎同進水的顏色相同,隨著曝氣時間的增加,泥水混合物的顆粒變大,沉降性能變好,并且顏色逐漸變為黑褐色。
在此階段中活性污泥沉降比可達到20%。檢測營養物質的目的是為微生物的生長提供條件,在活性污泥馴化的過程中營養物質的參數BOD:N:P應控制在100:5:1左右,若不能達到此參數應投加營養物質進行調節。
第三階段
活性污泥馴化工作進入第三階段后,活性污泥馴化工作基本完成。在此階段中,應嚴格按照樣表3-1中所列分析計劃,對泥水混合物的關鍵參數進行監測、分析和控制,并保存相關數據供系統正常運行參考。當活性污泥濃度值達到規定范圍并相對穩定時,可以認為活性污泥馴化工作基本完成。污水經生化和沉淀處理后,出水SS應達標。在該階段過程中應根據實際操作情況進行剩余污泥排放。
第四階段
該階段的目的是記錄運行參數,即活性污泥30分鐘沉降比(SV)、生物鏡檢、污泥回流比和剩余污泥排放量等關鍵控制參數。為系統的正常運行提供參考。當進水濃度較低、污泥生長情況較差的情況下應增加污泥回流比,同時當污泥膨脹等情況發生時應減小污泥回流比。
在污泥馴化的該階段和以后系統正常運行的過程中應嚴格控制污泥回流比,如果沒有保證污泥回流比,可能會出現以下現象:
沒有足夠的活性污泥來處理污染物。這種情況通常出現在系統啟動的前一到兩個星期;若污泥回流比較小,導致污泥在沉淀池中停留時間較長,污泥在二沉池中發生厭氧反應,可能會出現上浮和臭味;污泥在二沉池中形成較厚的泥層,可能導致出水懸浮固體濃度較高;當有足夠的溶解氧濃度的情況下,活性污泥在生物處理池中將產生硝化反應,可能會導致沉淀池中發生反硝化反應導致污泥量增加。
污泥馴化的第四階段結束后及污泥馴化工作完成后,活性污泥各運行參數都應在設計控制范圍內并相對穩定。
7、溫度要求
溫度是影污泥馴化的環境因素之一,各種微生物都在特定范圍的溫度內生長,污泥馴化的溫度范圍在10~40℃,溫度在20~30℃。故建議系統的初次運行不要放在冬天進行。
8、pH值要求
pH值也是影響因素之一。在污泥馴化和以后的正常運行過程中應將系統的進水pH控制在6~9之間。
9、營養物質要求
良好的營養條件是菌群代謝、生長的前提。在污泥馴化的過程中應將營養物質的參數控制在BOD:N:P為100:5:1左右,為污泥馴化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
10、溶解氧量(DO)要求
DO是污泥馴化過程中的主要控制指標,在污泥馴化過程中應將DO的范圍控制在0.5~2.0mg/L。(溶解氧濃度測量點為,轉碟曝氣器水下游4.5米處)。DO可以通過溶解氧測定儀檢測,也可以通過人工檢測,以了解DO在池中的變化規律。
11、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MLSS)要求
生物是污泥中有活性的部分,也是有機物代謝的主體,在生物處理工藝中起主要作用,而混合液污泥濃度MLSS的數值可以相對地表示生物部分的多少?;钚晕勰嗟臐舛葢刂圃?~4g/L。
12、污泥的生物相鏡檢要求
活性污泥處于不同的生長階段,各類微生物也呈現出不同的比例。細菌承擔著分解有機物的基本和基礎的代謝作用,而原生動物<也包括后生動物>則吞食游離細菌。運行正常的活性污泥中含有鐘蟲、輪蟲、纖毛蟲、菌膠團等。當菌膠團片大。鐘蟲活躍而多,出現輪蟲、線蟲時,污泥成熟且性質好。
13、污泥30分鐘沉降比(SV)要求
活性污泥正常運行時污泥30分鐘沉降比應控制在15%-30%之間。
14、污泥齡的調整
其主要依據是氧化溝中污泥濃度,進水懸浮固體濃度(SS)與污泥沉降性能指數(SVI),主要調控手段為調節剩余污泥排放量。剩余污泥排放是活性污泥工藝控制中主要的一項操作,它控制混合液濃度,控制污泥泥齡,改變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種類和增長速度,改變曝氣池需氧量以及改變污泥的沉降性能。
15、污泥齡計算
QS=(MLSS*Va)/(Q*SSi)
上式中:
QS:污泥齡(d)
MLSS: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mg/L)
Q:進水流量(m3/d)
SSi:進水懸浮固體濃度(mg/L)
16、細胞平均停留時間計算公式:
MCRT=(MLSS*Va)/(Qw*SSr+Q*SSe)
上式中:
MLSS: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mg/L)
Va:氧化溝體積(m3)
Qw:日排泥量(m3/d)
SSr:回流污泥濃度(mg/L)
SSe:出水懸浮固體濃度(mg/L)
活性污泥QS在15天左右,MCRT一般應稍低于QS,并在運行的過程中逐步調低?;亓魑勰酀舛萐Sr主要由回流比進行控制,回流比加大則污泥濃度下降,回流比減小,則污泥濃度增加,污泥濃度用來計算F/M。
17、溶解氧量的調整
其主要依據是氧化溝中溶解氧(DO)濃度,主要手段是曝氣強度控制;氧化溝中,污水混合液在氧化溝內循環流動,以轉刷、轉碟或表嗓機推動和充氧,在曝氣裝置下游溶解氧濃度從高向低變動,由好氧段逐步過渡到缺氧段,好氧段溶解氧濃度DO宜控制在1mg/L~3mg/L,缺氧段DO宜控制0.2~0.5mg/L。
轉刷(轉碟)曝可以調節出水堰的高度,使轉刷(轉碟)改變淹沒浮度而改變曝氣量,若沒有變頻調速裝置,則可改變轉速調節曝氣量,也可增開或減少轉刷(轉碟)數量來調節曝氣量。如果減少曝氣量而影響水在池內的流速(應控制在0.25m/s以上),則應增開水下推流器,以保證池內流速,不致淤積。
18、回流污泥量的調整
其主要依據是污泥沉降指數與二沉池污泥厚度,主要調控手段是回流比。在氧化溝工藝中,剩余污泥合理排放后的二沉池污泥必須全部回流到氧化溝中,才能保證曝氣池中的污泥濃度,從而保證其處理能力,回流污泥量的控制就是基于這個要求,其方法有:
按二沉池泥位控制,即按設計要求確定的泥位,或使泥層厚度控制在0.3~0.9m之間,同時使泥層厚度小于泥位以上水深的1/3。如果實際泥位超過設定的泥位,應增大回流量,如果泥位低于設定值應減少回流量,使逐步控制泥位在設定值上,但調節量不宜超過10%,待下一次巡檢時檢查泥位的變化,再給予適當的調整,當二沉池泥位穩定,在一個值的時候,說明所有的污泥已回流到曝氣池,達到了工藝要求,這個回流量與進水量直接有關,進水量增加(或減少),帶出曝氣池的污泥量成比例增加(或減少),回流量也應成比例的增加(或減少)。
因此習慣上用回流比(R),即回流污泥量與進水量之比來控制。
19、運行狀態的糾偏
運行狀態不理想,通常是由于上述三種調整不能及時引起,水力負荷(F/M)不適當也可能是原因之一,也有可能是機械或水力故障和進水水質突變(如非計劃性工業污水的沖擊負荷)引起。及時的調整須在運行中長期對季節性水質(含水溫)水量的趨勢分析后得以總結。
運行參數的調整具有滯后效應,故應小心調整(單次調整量應小于10%)并耐心觀察。常見的運行故障表征及應對方法詳見附錄四,系統故障診斷指南,各廠可依據各自情況增刪。在運行狀態糾偏的過程中,其中關鍵的過程控制參數為F/M,即BOD5污泥負荷,F/M計算公式如下:
F/M=(Q*BOD5)/(MLVSS*Va)
MLVSS=f•MLSS
上式中:
Q:進水量(m3/d)
BOD5:五天生化需氧量(mg/L)
f:常數,對市政污水一般取0.75
MLVSS: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濃度(mg/L)
Va:氧化溝有效容積(m3)
由于BOD5需要五日才能取得結果,因此又采用測定COD來推BOD5,對氧化溝的F/M值應控制在0.05到0.15之間。
20、故障調度
污水廠緊急狀態包括:
a)停電或斷電;
b)廠內重大故障;
c)管線泵站故障;
d)暴雨洪水。
暴雨時進廠污水的調度由廠部在中控室協助下與排水管理處及提升泵站進行必要的協調。
21、查看儀表數據記錄
a)運行控制參數是否正常。
b)回流泵與排泥泵運行是否正常。
c)氧化溝中DO是否在1.0mg/L至3.0mg/L的幅度內。
d)加氯是否正常。
22、感官巡檢
氧化溝中混合液的顏色能夠作為不良污泥或健康污泥的指標,一個健康的好氧活性污泥的顏色應是類似巧克力的棕色。
二沉池是否正常,表面水是否清澈,池中出現氣泡,上浮污泥,泥層是否太厚。如泥層太厚,應該加大污泥回流比。
出水是否清澈,可直接反映運行狀況,反映污泥的沉降性能。
23、查看化驗數據計記錄
污泥指數(SVI)與微生物鏡檢,SVI通常應在70-100。如SVI太高,則可能發生污泥膨脹,若SVI太低,則可能是污泥老化。如鏡檢中發現絲狀菌應考慮在回流污泥中加氯??諝庥昧?適用于鼓風曝氣),在氧化溝中應維持DO在1mg/l至3mg/l,可假設空氣用量是與進水BOD5直接關聯的。BOD5要在取樣后五天才有結果。空氣用量的跟蹤(結合COD值)是進水BOD5的參考指標。
24、進出水泵站啟動前檢查
啟動前檢查工作包括:
a)吸水池水位,是否在允許開機水位以上
b)水中有無可能影響水泵運行的雜物
c)檢查泵機是否安裝正確,緊固件無松動,電纜、接線盒正常,出水閘門(若有)是否關閉。
d)檢查控制臺(柜)開關位置,切換成手動控制狀態,檢查三相電源電壓應在規定幅度內,擬開電機傳感器濕度、溫度正常,后續工藝段是否允許進水。
25、進出水泵站巡檢
吸水池水位、吸水池有無雜物,逐臺工作機泵的運轉聲音,三相電壓、電流、傳感器濕度、溫度、水泵出口壓力、流量,檢查控制柜,切換開關是否設定在設定的自控或手控位置,機泵管道附屬設備及機房、門窗是否正常。巡檢頻率為接班、交班各一次(增加交接班內容),其余時間每2小時巡檢一次,交班巡檢還包括設備、儀表、泵房及泵房周邊生責任區的衛生與維護工作。
巡檢過程中發現問題應立即調整,并記錄在記錄表中,例如水位低于設定值,應立即停機,檢查水位繼電器,使恢復正常,若水位高于設定值,應通知中控室增開水泵,在泵運轉正常后檢查水位繼電器,使恢復正常;如吸水池有雜物應立即清理,若必須下池清理,則應按“狹小空間內的安全操作要求”操作并通知中控室調人支援與監護,并應檢查雜物來源,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再發生類似情況;
如機泵運轉聲音不正常,要尋找原因,使其恢復正常;如機泵運行參數不正常則應調整與維護使其正常。當天氣突變,例如暴雨即將來臨,則應增加巡檢,檢查門、窗及采取必要的防水防雷措施。設備初次使用,設備經過檢查、改造或長期停用后投入系統運行要增加巡檢次數,即增加30分、75分各一次,若一切正常即轉入正常巡檢每120分一次。
26、進出水泵站維護保養內容和頻率
閘閥:每月一次由長白班負責。檢查閥桿密封情況,必要時更換填料,潤滑點的潤滑劑加注,若為電動閘閥則應檢查限位開關、手動與電動的聯鎖裝置;若長期不動的閘閥應每月做啟閉試驗。緩閉止回閥,每月一次調試緩閉機構、加注潤滑油。
桁車或電動葫蘆等起重設備每月做移位和起吊試驗,檢查起吊用鋼絲繩,防止銹蝕并檢測其磨損量,若磨損大于原直徑的10%或發現有斷裂的股線,則應報告檢修組更換。每班一次檢查管道、閘閥、潛水泵吊裝孔蓋板、護欄、爬梯、支架等金屬構件是否緊固、穩固,和采取穩固措施,若開始銹蝕則應采取除銹與防腐措施。
及時更換損壞的照明燈具。交班前要對管道、閘閥及其附屬設備、電器控制柜柜面、泵房門窗、墻面、地坪和周圍衛生責任區做一次衛生工作。并對電器控制柜的禁用掛牌復核,并保持位置準確。
27、集水井的清理和頻率
每隔一年應對集水井進行清理和檢查池體有無裂縫和腐蝕情況,若結構已經穩定,積泥和腐蝕并不嚴重可以適當延長清理周期。
宜選擇污水量較小的時段組織清理,估算清理時間和估算溢流污水量,確定時間后報告排水公司,獲批準后組織實施,清理前必須做好充分的人力、物力、照明、通風和安全措施的準備,盡量縮短停水時間和確保安全,做好后續工藝生產變化的安排,才能開始工作。
當主機將集水池降至低水位后,切斷所有主機電源,逐一起吊潛水泵,放入小型移動式潛水泵繼續抽水,同時用高壓水槍沖淤和清洗池壁,需下池作業時必須嚴格按照“狹小空間內的安全操作要求”進行,要點是進行強制通風,在通風不利點檢測有體的濃度及虧氧量,達到要求后才可下人,同時必須繼續通風,強度可以適當減小,但不能停止,因為池內污物仍將釋放有體,要有人監護,下池工作時間不宜超過30分鐘。
檢查水池裂縫和腐蝕情況、檢查管道、導軌和水泵接口腐蝕情況,若有必要則進行防腐處理,檢查管道穩固情況和水位檢測儀表,作出詳細紀錄后恢復生產。清池的同時機電檢修工人應對起吊的潛水電機清理檢查維護,清池完成后吊裝復位、放水運行。
28、粗、細格柵運行與維護
啟動新的或重新投入使用的格柵前應檢查:
a)格柵內無雜物
b)潤滑油及潤滑油位
c)格柵具備運行條件
d)柵渣輸送機和壓渣機具備運行條件
e)進出水閘門啟閉靈活,密閉性滿足要求
f)電動和監控系統良好
g)自動控制儀器、儀表正常,信息傳輸準確;手動控制柜具備操作條件,自動控制與手動控制裝置切換正常。
完成以上檢查工作并確認無誤后即可啟動格柵投入運行,格柵啟動步驟為:
a)點動電機,確定電機工作正常
b)啟動進水閘門開始進水
c)啟動格柵和除污機
d)啟動柵渣輸送機
詳細操作步驟由供應商或項目城市依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補充。
格柵投入運行后的1小時內,應密切關注整機的工作狀況,如發現任何異常的振動或噪音應立即停機檢查,排除故障后方可投入運行。
29、清(運)渣程序
格柵除污機清理下來的柵渣經柵渣輸送機輸送到渣斗中。渣斗中柵渣達到80%設計容量時應及時清運,同時每班至少應清運一次,清運至污水處理廠地點統一處理。
30、沉砂池(以旋流沉砂池為例)操作程序
啟動新的或重新投入運行的旋流沉砂池前應檢查:
a)清理進出水管路和池內砂石等雜物
b)攪拌器及傳動裝置具備運行條件
c)空壓機具備運行條件
d)空氣管線及其支撐穩固
e)提砂系統及排砂管線具備運行條件
f)洗砂器具備運行條件
g)全部閥門和閘門啟閉狀態符合設計要求
h)水面以下機械設備和池壁及池底的防腐和緊固完成
i)電動系統、監控系統和保護系統完好
j)控制系統現場手動控制柜具備操作條件,自動控制儀器、儀表和信息傳輸準確與正常,自動控制與手動控制切換功能正常。
31、旋流沉砂池的啟動程序為:
a)啟動進水閘門開始進水
b)啟動攪拌裝置
c)設定提砂系統運行參數
d)啟動洗砂器
e)砂斗裝滿后的清運
詳細啟動操作步驟由供應商或項目城市依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補充。
啟動系統時應調節各池流量至流量均衡,并盡可能接近設計要求。除砂與洗砂自動控制參數,應根據污水含砂率的情況進行調整。但每日至少復核一次,在沉砂池負荷發生變化時要對出水中的含砂量進行檢測并應滿足工藝要求。
經洗砂器清洗后的砂收集到砂斗中或卡車上,并及時清運,清洗后的砂應運到地點。要定期對排除的砂的有機物含量進行檢測,要求有機物含量小于10%。
當關閉進水閘閥停止沉砂池運行后,應進行提砂操作,確定沉砂池清砂工作完成后停止提砂系統運行。
32、各類沉砂池正常運行參數
表:各類沉砂池正常運行參數
砂粒中的有機物的含量宜小于10%。
33、生物處理單元(以氧化溝為例)操作規程
因停電或設備檢修等原因短時間停止運行,活性污泥仍具有活性的情況重新啟動應按下列步驟操作。啟動前檢查內容包括:垃圾清理:清理氧化溝中的浮渣雜物。清理走道上的垃圾雜物。曝氣系統檢查:若采用鼓風曝氣系統檢查:(鼓風機檢查按4.9中規定執行)。曝氣頭無堵塞。空氣管線無漏氣??諝夤芫€上閥門啟閉狀態。
若采用轉刷和表曝機曝氣系統檢查內容如下:轉刷和表曝機檢查:減速機潤滑油油量、軸承潤滑情況、設備緊固情況、電機及減速箱周圍雜物清理情況、碟片、轉刷、葉片緊固情況及其完整性。
水下推流器檢查:安置方向與設備緊固情況完好并具備運行條件
出口堰門檢查:堰口調節裝置無銹死,密閉性滿足要求,出口堰門高度符合要求。
管道系統、閘門和閥門檢查:外露管道無滲漏,支撐穩固、油漆和防腐良好;閘門啟閉靈活啟閉狀態符合設計要求。
34、生物處理單元(以氧化溝為例)巡檢
氧化溝系統日常巡檢包括以下內容:
氧化溝表面浮渣和泡沫的清除、按散發的氣味判斷運行是否正常、溶解氧濃度現場檢測與在線儀表數據的復核、pH現場檢測與在線儀表數據的復核、混合液的顏色、厭氧池混合液泥水分離情況的清澈性。電機及變速器運行情況(噪音、振動、電流和電壓等)、機械設備潤滑油油位、轉蝶、轉刷噪音和振動、轉蝶和轉刷軸承潤滑、污泥沉降比(每班一次)、出水堰口調整、水下推流器運行狀況及水流流速情況。
巡檢過程中應重點觀察混合液的顏色、氧化溝現場氣味、厭氧池中泥水分離的清澈性,發現異常應即時通知中心控制室進行調整。
泥水混合物顏色:運行狀況良好的氧化溝系統中混合液顏色為黑褐到深黑褐色,若污泥濃度減小,泥水混合物的顏色則由深黑褐色變為淺黑褐色。若充氧量不夠,泥水混合物將變為黑色。
氣味:正常運行的氧化溝系統氣味應有較輕微的霉爛味。若系統運行不正常則可能導致產生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當出現臭雞蛋味氣體時,系統有可能正在發生厭氧反應。應采取的措施提高充氧量。
缺氧段混合液上層清澈性:在正常運行的氧化溝系統中,氧化溝缺氧段泥水混合物上層可以觀察到1~2厘米深得清澈層。清澈水層的具體深度取決于氧化溝的流速和活性污泥的可沉淀性。
氧化溝表面泡沫:氧化溝表面有白色泡沫的產生,通常情況下是由于污泥濃度不夠引起的。在系統啟動的過程中氧化溝表面產生白色泡沫的情況比較普遍,隨著污泥濃度的增加出現泡沫的現象可以逐步消失。
氧化溝系統的巡檢線路應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確定;巡檢頻率應每2小時進行一次,在交接班時應由交班人員和員對系統進行一次和檢查,巡檢頻率宜可依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35、二沉池操作規程
二沉池啟動分為空池啟動和滿池啟動,下列啟動操作步驟均為空池啟動,若為滿池啟動,其水下檢查部分可以省略。
在啟動檢修后重新投入運行的二沉池系統前,應進行啟動前檢查:控制閘門啟閉性能良好、池內無砂或其它殘渣、機械設備潤滑和油位合適、動力、開關柜、控制系統、齒輪、傳動齒輪、行走輪子、超載保護裝置和輪道具備運行條件、橋架刮泥機運行數圈以檢查刮泥機上的橡膠刷的位置是否合適,若位置太高或太低應及時調整。
同時機械的運行應穩定勻速旋轉且無顛簸或上下跳躍的現象發生,渣斗能收集浮渣。若刮泥機系統裝配有超載報警裝置時,應測試機械設備在超載的情況下是否會自動報警和停機。水面以下設備的緊固與防腐、配水池和回流污泥管線無殘渣或堵塞情況、沉淀池結構防腐良好、無開裂和其它潛在故障、集水堰板水平、無缺陷。
啟動進水閘門進水到沉淀池中,進水時操作人員應使各池均勻進水。當沉淀池進水2小時時,啟動刮泥機。
在啟動操作階段應測定刮泥機完成一個工作周期的各種運行參數,并與設計值和設備驗收記錄對照,判斷是否在正常范圍內。
在啟動運行后要增加巡檢頻率,次間隔30分鐘,第二次間隔45分鐘,如果沒有問題出現,系統即可轉入正常巡檢。
36、消毒確定加氧量
消毒可以殺死排放污水中的病菌,防止病疫傳播與擴散,但加氯與有機物反應后,會生成致癌物質,因此既要消滅病菌,又要盡量減少加氯量,國標要求控制糞大腸菌群數(易測,又可反映病菌殺滅情況的一種間接指標),因此應通過實驗來確定加氯指標,再按排水量計算加氯量,步驟為:
a、測定出水中的大腸菌群數
b、將該水樣分為6個100ml的杯樣
c、對每個杯樣中加0.5、0.6、0.7、0.8、0.9、1.0mg氯,則每個杯樣的加氯指標分別為5、6、7、8、9、10mg/L。
d、攪拌水樣,模擬實際運行中,污水在接觸池中停留時間。
e、達到停留時間后,分別測定大腸菌群數。
f、取大腸菌群數達標所需的小投氯量。
g、按日平均進水量求加氯量
加氯量(Kg/h)=[Q平均(m3/h)*試驗求得的加氯指標(mg/L)]/1000
37、消毒開機步驟
a、將準備使用的氯并移到加氯位置,測定重量,確定氯瓶中有氯。
b、若為500Kg以上氯瓶則將出氯閥旋轉至上下垂直,將氯瓶的出氯閥一端稍微墊高,并嚴格使用上出氯閥,掛上“使用”牌。
c、清除出氯總閥閥口雜物,墊上墊片,安裝連接管。
d、在正常加氯前,應先開啟加壓泵,使水射器正常工作。在停止加氯后,加壓泵應持續工作2-3分鐘后,方可停止運行。
e、稍許開啟出氯總閥,用10%的氨水檢查聯結點是否漏氯,氯閥是否出氯,如果氣溫較低,開啟噴淋加溫,并應嚴格防止出氯總閥淋水受腐蝕。并按上節實驗要求的加氯量加注。
f、加氯機的使用,請按照所使用的加氯機使用說明編寫。
38、化學藥劑溶解和配制
化學試劑溶解和配制程序為:溶解槽中進水至一定量→同時將定量化學藥劑加入到溶解槽中→開始攪拌至*溶解→溶藥槽→持續進水至要求的藥液濃度。化學藥劑的配制濃度應根據實際運行情況進行調整。在運行的過程中應經常注意液位控制系統的工作狀態,復核溶解槽中化學藥劑液位,以避免計量泵空轉和無化學藥劑投加。
39、化學除磷系統開機前檢查
檢查內容如下:加藥管線無泄露、計量泵具備運行條件、加藥管線閥門啟閉狀態符合設計要求、反應池具備運行條件
啟動前檢查完成后,即可進行啟動操作,啟動操作的程序為:反應池進水(若為機械反應池,應同時啟動攪拌裝置啟動)、啟動計量泵投加化學藥劑。
詳細啟動操作步驟由供應商或項目城市依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補充。
40、回流污泥泵房操作規程
泵的開啟和停機受工藝要求控制。剩余污泥和回流污泥量的控制,主要由中控室按檢測儀表傳回的信息進行自動控制,在初次投入使用時和在用其它方法校核或作進一步調試時,可用手動控制操作,調試完成后再轉入自控程序。
當需要手動操作剩余污泥泵或回流污泥泵時,首先檢查污泥池泥位,檢查泥泵是否安裝正確,緊固件無松動,電纜接線盒正常,出水閘門是否關閉(設計另有規定除外),流量計是否正常,然后將切換開關切換至手動位置,檢查三相電源電壓,擬開電機溫度,濕度是否正常,啟動電機,監聽泵機聲音,監視電壓、電流表,若聲音正常;
電流回跌后,緩慢開啟出水閘閥,按工藝對流量的要求控制閘閥開啟度,監視電壓與電流是否處在合理幅度內,報告中控室開機時間并與中控室核對各運行參數,并可轉入自控運行,若開機過程中發現有任何不正?,F象不得開機,或已開機的應立即停機檢查原因,排除故障后,才能重新開機,但重新開機必須在關死閘閥,電機*停止5分鐘后才可重新啟動,重復啟動仍然不成功的應按設備故障報修。
當需要手動停機操作時,應通知中控室檢查電機溫度、濕度是否正常,關閉出水閘門,將切換開關切至手動位置,并關閉電機。
沉砂池用于除去水中砂粒、煤渣等相對密度較大的元機顆粒物。沉砂池一般設在污水處理裝置前,以防止處理污水的其他機械設備受到磨損。
沉淀池是利用重力的作用使懸浮性雜質與水分離。它可以分離直徑為20~100µ,m以上的顆粒。根據沉淀池內的水流方向,可將其分為平流式、輻流式和豎流式三種。
①平流式沉淀池。廢水從池一端流人,按水平方向在池內流動,水中懸浮物逐漸沉向池底,澄清水從另一端溢出。
②輻流式沉淀池。池子多為圓形,直徑較大,一般在20~30m以上,適用于大型水處理廠。原水經進水管進入中心筒后,通過筒壁上的孔口和外圍的環形穿孔擋板,沿徑向呈輻射狀流向沉淀池周邊。由于過水斷面不斷增大,流速逐漸變小,顆粒沉降下來,澄清水從其周圍溢出匯入集水槽排出。
③豎流式沉淀池。截面多為圓形,也有方形和多角形的。水由中心管的下口流入池中,通過反射板的阻攔向四周分布于整個水平斷面上,緩緩向上流動。沉速超過上升流速的顆粒則沉到污泥斗,澄清后的水由四周的埋口溢出池外。
在污水處理與利用的方法中,沉淀(或上?。┓ǔ3W鳛槠渌幚矸椒ㄇ暗念A處理。如用生物處理法處理、污水時,一般需事先經過預沉池去除大部分懸浮物質,以減少生化處理時的負荷,而經生物處理后的出水仍要經過二次沉淀池的處理,進行泥水分離以保證出水水質。
(3)浮選法。將空氣通人污水中,并以微小氣泡形式從水中析出成為載體,污水中相對密度接近于水的微小顆粒狀的污染物質(如乳化油等)附在氣泡上,并隨氣泡上升到水面,然后用機械的方法撇除,從而使污水中的污染物質得以從污水中分離出來。疏水性的物質易氣浮,而親水性的物質不易氣浮。因此有時為了提高氣浮效率,需向污水中加入浮選劑改變污染物的表面特性,使某些親水性物質轉變為疏水性物質,然后氣浮除去,這種方法稱為“浮選”。
氣浮時要求氣泡的分散度高,量多,有利于提高氣浮的效果。泡沫層的穩定性要適當,既便于浮渣穩定在水面上,又不影響浮渣的運送和脫水。產生氣 泡的方法有兩種:
1)機械法。使空氣通過微孔管、微孔板、帶孔轉盤等生成微小氣泡。
2)壓力溶氣法。將空氣在一定的壓力下溶于水中, 并達到飽和狀態, 然后突然減壓, 過飽和的空氣便以微小氣泡的形式從水中逸出。 目前廢水處理中的氣浮工藝多采用壓力溶氣法。
氣浮法的主要優點有:設備運行能力優于沉淀池, 一般只需15~20min即可完成固液分離, 因此它占地少, 效率較高;氣浮法所產生的污泥較干燥, 不易腐化, 且系表面刮取, 操作較便利;整個工作是向水中通人空氣, 增加了水中的潛解氧量, 對除去水中有機物、 藻類表面活性劑及臭味等有明顯效果, 其出水水質為后續處理及利用提供了有利條件。
氣浮法的主要缺點是:耗電量較大;設備維修及管理工作量增加, 運轉部分常有堵塞的可能;浮渣露出水面, 易受風、 雨等氣候因素影響。
除了上述兩種氣浮方法外, 目前較為常用的方法還有電解氣浮法。
(4)離心分離法。 含有懸浮污染物質的污水在高速旋轉時, 利用懸浮顆粒(如乳化油)和污水受到的離心力不同, 從而達到分離目的的方法。 常用的離心設備有旋流分離器和離心分離器等。
化學處理法
向污水中投加化學試劑, 利用化學反應來分離、 回收污水中的污染物質,或將污染物質轉化為無害的物質。 該法既可使污染物與水分離, 回收某些有用物質, 也能改變污染物的性質, 如降低廢水的酸堿度、 去除金屬離子、 氧化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質等, 因此可達到比物理法更高的凈化程度。 常用的化學方法 有化學沉淀法、 中和法、 氧化還原法和混凝法。
化學法處理的局限性如下:
由于化學處理廢水常采用化學藥劑(或材料), 處理費用一般較高, 操作與 管理的要求也較嚴格。
化學法還需與物理法配合使用。 在化學處理之前, 往往需用沉淀和過濾等手段作為前處理;在某些場合下,又需采用沉淀和過濾等物理手段作為化學處理的后處理。
( 1)化學沉淀法。
化學沉淀法是指向廢水中投加某些化學藥劑, 使其與廢水中的溶解性污染物發生五換反應, 形成難榕于水的鹽類(沉淀物)從水中沉淀出來, 從而降低或除去水中的污染物?;瘜W沉淀法多用于在水處理中去除鈣離子、 鏡離子以及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 如隸、 鍋、鉛、 缽等。 按使用的沉淀劑不同, 沉淀法可分為石灰法(又稱為氫氧化物沉淀法)、硫化物法和銀鹽法等。
水中Ca 2+、 Mg2+令 含量的總和稱總硬度, 可分為碳酸鹽硬度和非碳酸鹽硬度。碳酸鹽硬度可投加石灰使水中的Ca 2+和Mg2+形成CaC03和Mg (OH) 2沉淀而降低, 如需同時去除非碳酸鹽硬度, 可采用石灰-蘇打軟化法, 使Ca 2+和Mg2+ 形成CaC03 矛llMg ( OH) 2沉淀除去。 因此, 當原水硬度或堿度較高時, 可先用化學沉淀法作為離子交換軟化的前處理, 以節省離子交換的運行費用。
去除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時, 一般采用投加碳酸鹽的方法, 生成的金屬離子, 碳酸鹽的溶度積很小, 便于回收。 如利用碳酸銷處理含鎊廢水。
ZnS04 + Na 2C03 一一→ZnC03 ↓+ NazS04
此法優點是經濟簡便, 藥劑來源廣, 因此在處理重金屬廢水時應用廣。 存在的問題是勞動衛生條件差, 管道易結垢堵塞與腐蝕;沉淀體積大, 脫水困難。
(2)中和法。
中和法處理是利用酸堿相互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化學原理, 將廢水從酸性或堿性調整到中性附近的處理方法。 對于酸或堿的濃度大于3%的廢水, 首先應進 行酸堿的回收。 對于低濃度的酸堿廢水, 可采取中和法進行處理。
酸性污水的處理, 通常采用投加石灰、 苛性鍋、 碳酸鍋或以石灰石、 大理石作潔、料來中和酸性污水。 堿性污水的處理, 通常采用投加硝酸、 鹽酸或利用二氧化碳氣體中和堿性污水。 另外, 對于酸、 堿性污水也可以用二者相互中和的辦法來處理。
(3)氧化還原法。
氧化還原法是通過化學藥劑與水中污染物之間的氧化還原反應, 將污水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轉化為無毒或微毒物質的方法。 這種方法主要處理無機污染物, 如重金屬和氧化物的污染。 利用高健酸御、 、 臭氧等強氧化劑或電極的陽極反應, 將廢水中的有害物質氧化分解為元害物質;利用鐵粉等還原劑或電極的陰極反應, 將廢水中的有害物質還原為無害物質;臭氧氧化法對污水進 行脫色、 殺菌和除臭處理;空氣氧化法處理含硫廢水;還原法處理含錦電鍍廢水等都是氧化還原法處理廢水的實例。
水處理常用的氧化劑有氧、 臭氧、 氯、 次氯酸等。 常用的還原劑有硫酸亞鐵、 亞硫酸鹽、 鐵屑、 鑄粉等。
(4)混凝法。
混凝法是在含不易沉降的細顆粒及膠體顆粒的廢水中加入電解質以破壞肢體的穩定性而使其聚沉。 常用的混凝劑有硫酸鋁、 硫酸亞鐵、 三氯化鐵、 聚乙烯亞股或聚丙烯酷膠等。 為加速混凝常伴隨加入助凝劑石灰、 活性硅膠、 骨膠等。